Numpy 多维数组索引报错解决方案
在本文中,我们将介绍在使用 NumPy 进行多维数组索引时可能会出现的报错,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。
阅读更多:Numpy 教程
问题描述
当使用多维数组索引时,有时会出现如下的报错信息:
IndexError: too many indices for a 1D array
这个报错信息可以简单地解释为,我们使用了超过数组的维度数量的索引,这超出了数组的索引范围,从而导致这个错误。
举个例子,我们有一个二维数组 a
:
import numpy as np
a = np.array([[1, 2], [3, 4]])
现在我们想要提取第一行第二列(也就是数字 2),我们可以这样做:
a[0, 1]
这个语句将返回 2,因为 a
的第一行第二列的确是数字 2。但是,如果我们使用了不正确的索引方式,就会引发上述的报错信息:
a[0][1]
这个语句会报错,因为我们在使用 Python 嵌套式的索引方式时,要求每一层嵌套的维度数量和数组的维度数量相同。
解决方案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需要确定自己使用的是哪种索引方式,并遵循一些简单的规则。
多维数组索引方法
Python 中的嵌套式索引是一种常用的多维数组索引方法。我们可以使用嵌套式索引提取多维数组中的元素。例如,我们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提取数组 a
中的第一个元素:
a[0][0]
这个语句使用了嵌套式索引的方式来提取数组中的元素。
同时,我们也可以使用逗号分隔的方式进行多维数组索引。例如,我们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提取数组 a
中的第一个元素:
a[0, 0]
这个语句使用了逗号分隔的方式来提取数组中的元素。
索引规则
无论使用哪种索引方式,都要注意一些简单的规则,以避免报错。
- 索引数量不能超过数组的维度数量。
- 嵌套式索引中,每一层嵌套的维度数量和数组的维度数量相同。
- 逗号分隔索引中,逗号后面的所有数字都是数组的维度数量要相同,不能多也不能少。
接下来我们分别举例说明这三条规则:
规则 1
当我们使用嵌套式索引超过了数组的维度数量时,就会引发报错。比如,对于一个二维数组,我们使用了三个嵌套式索引:
a[[0][0][0]]
这个语句将会报错,提示我们使用了太多的索引。
规则 2
当我们使用嵌套式索引时,每一层嵌套的维度数量和数组的维度数量应该相同。如果不同,就会引发报错。比如,对于一个二维数组,我们只使用了一个嵌套式索引:
a[0]
这个语句是可以正常运行的,因为 a
的维度数量和索引的维度数量相等。
但是,如果我们使用了两个嵌套式索引,却没有加上逗号分隔:
a[0][0]
这个语句将会报错,提示我们使用了错误的嵌套式索引。
规则 3
当我们使用逗号分隔式索引时,逗号后面的所有数字都应该是数组的维度数量。如果使用了过少或过多的数字,就会引发报错。比如,对于一个二维数组,我们使用了两个数字相连的逗号分隔式索引:
a[0,,1]
这个语句将会报错,提示我们使用了多余的逗号扩展了维度数量。
而且,也不能使用过少的数字:
a[0, 1]
这个语句是可以正常运行的,因为 a
的维度数量和使用的索引的维度数量相等。但是,如果我们省略了数字 1:
a[0, ]
这个语句也会报错,提示我们使用了太少的逗号扩展了维度数量。
使用 NumPy 函数
最后,我们介绍两个可以避免使用多维数组索引的 NumPy 函数。
np.take
: 该函数将数组元素沿给定轴从索引数组中摘取,并返回组成新数组的元素。np.choose
: 该函数按照从索引数组中提供的索引列表,从一组数组(选择列表)中选择元素,并返回组成新数组的元素。
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函数的使用方法。
np.take
np.take
函数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使用:
np.take(a, indices, axis)
其中,a
表示输入的数组;indices
是要提取的索引序列,可以是整数,也可以是数组;axis
是要在其上工作的轴。将所有沿着该轴的输入数组元素放在同一个一维数组中,并以此访问该数组。
下面是一个使用 np.take
的例子:
a = np.array([[1, 2], [3, 4], [5, 6]])
indices = [0, 1]
b = np.take(a, indices, axis=1)
print(b)
这个例子输出的结果是:
array([[1, 2],
[3, 4],
[5, 6]])
其中,变量 b
是沿着第二个轴提取的 a
的元素,其结果与原始矩阵相同。
np.choose
np.choose
函数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使用:
np.choose(a, choices, out=None, mode='raise')
其中,a
是表示索引的整数或者布尔组成的数组,或者其中的元素是这些类型的结构数组;choices
是一组数组,每个数组中的元素是相同的形状和类型;out
表示结果输出的位置;mode
是表示超出索引数目时,是抛出异常,还是用最后一个索引作为其余索引。
下面是一个使用 np.choose
的例子:
a = np.array([0, 1, 2, 3])
choices = [[1, 2, 3, 4], [5, 6, 7, 8], [9, 10, 11, 12]]
b = np.choose(a, choices)
print(b)
这个例子输出的结果是:
array([ 1, 6, 11, 4])
其中,变量 b
是根据 a
的索引来选择各个选择列表的元素,其结果就是 choices
中对应索引处的元素。
总结
在本文中,我们介绍了多维数组索引可能会出现的报错以及如何避免这些报错。同时,我们还介绍了两个可以使用的 NumPy 函数:np.take
和 np.choose
,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。
使用正确的索引方式以及选择合适的函数,可以避免在多维数组索引时遇到的各种问题,从而高效地进行 NumPy 编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