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中的LinkedBlockingDeque offer()方法
在Java中,当我们需要使用队列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时,可以使用LinkedBlockingDeque这个类。LinkedBlockingDeque是一个双向链表结构的阻塞队列,使用Java中的并发包concurrent包实现,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多线程下的安全操作。
其中,该类中提供了offer()方法,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方法的用法和实现原理。
LinkedBlockingDeque介绍
LinkedBlockingDeque是一个双向的阻塞队列,可以用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,它的特点是可以高效的读写数据,并支持多线程同时读写,而且在一些特定情况下,一些BlockingQueue中常用的remove和add方法可能会抛出异常,而LinkedBlockingQueue提供的方法则不会抛出异常。
其中,LinkedBlockingDeque中的offer()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数据的添加操作,并返回添加成功与否的结果。
LinkedBlockingDeque offer()方法介绍
offer()方法是一个在LinkedBlockingDeque中完成数据添加的方法,方法的实现如下所示:
public boolean offer(E e)
该方法中的E表示要添加的元素,方法会尝试将元素插入队尾,如果队列中的空间已满,offer()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,直到队列中有空闲位置为止。
同时,该方法会返回一个布尔值,表示元素是否成功添加到队列中。如果添加成功,则返回true,否则返回false。
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,演示了如何使用offer()方法将元素添加到队列中:
import java.util.concurrent.LinkedBlockingDeque;
public class LinkedBlockingDequeDemo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LinkedBlockingDeque<String> deque = new LinkedBlockingDeque<String>(5);
deque.offer("A");
deque.offer("B");
deque.offer("C");
boolean result = deque.offer("D");
System.out.println(result); // true,因为元素D成功添加到队列中
result = deque.offer("E");
System.out.println(result); // true,因为元素E成功添加到队列中
result = deque.offer("F");
System.out.println(result); // false,因为队列已满,元素F无法添加到队列中
}
}
LinkedBlockingDeque offer()方法实现原理
LinkedBlockingDeque中的offer()方法实现依赖于takeLock和putLock这两个锁对象,在队列的头尾分别有一个指向节点的指针,这两个指针在put()和offer()方法中都有使用。
offer()方法的实现流程如下:
- 确定头指针head和尾指针tail的值,如果head为null,则初始化头指针和尾指针
- 判断队列是否已满,如果已满则阻塞当前线程
- 将元素添加到队列的尾部
- 检查队列是否为空,如果为空,则唤醒等待在队列head上的线程
- 返回true,表示元素添加成功
而队列满的判断是通过容量(capacity)和count这两个值进行比较的,如果count大于等于capacity,则表示队列已满。
private boolean isFull() {
return count == capacity;
}
结论
通过以上讲解可以看出,offer()方法是LinkedBlockingDeque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,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元素的添加操作,并返回添加结果,同时还可以安全的支持多线程下的操作。
同时,该方法的实现原理也比较简单明了,我们只需要注意在使用的时候,要控制好队列的容量,以免出现阻塞等不必要的问题。